昭通古称“朱提”、“乌蒙”,自秦开“五尺道”、汉筑“南夷道”后,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“南丝绸之路”之要冲,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。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,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,省级11项,市级34项,县区级206项,馆藏文物1.75万件。1935年2月,中央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,中共中央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“扎西会议”,为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,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近现代以来,这里曾诞生和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。昭通市继20世纪50年代初以汉砖、石室墓为主的考古发掘后,在70年代以来,先后发掘了大关县岔河崖墓群、昭阳区象鼻岭崖墓群,鲁甸县马厂新石器时代遗址,昭阳区洒渔营盘村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和小弯子崖墓群,水富县楼坝、箭刀湾崖墓群,以及张滩坝战国西汉土坑墓群,巧家县小东门新石器时代石棺墓群,鲁甸县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,威信县瓦石、旧洞悬棺葬。这些考古发掘,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,对研究云南、昭通的历史,甚至在中国考古学上都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