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石窟
龙门,位于三清阁南面,包括北由三清阁“别有洞天”石洞门起,南至达天阁止的整个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。在罗汉山与挂榜山之间,削壁上由北向南原有4个岩洞,明嘉靖年间,北面靠三清阁的一个岩洞已开发,建了“穴石小楼”,当年登这个洞需攀铁索过栈道危磴。
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至六十年(1795年),生于下渔村的贫穷道士吴来清,历时14年,一锤一钻,先开凿由“别有洞天”至旧石室的通道,这条石道“径折路旋”,到旧石窒豁然开朗。吴来清在石室檐上浮雕彩凤衔书图,云腾凤舞,所以这个石室称凤凰岩。石室外北侧刻有“揽海处”三个大字;南侧刻有明末傅宗龙草书联:“一径飞红雨;千林散绿荫。”石室内南北壁上刻“云海”、“石林”四个大字。正壁上嵌“题滇池饯别图”,等诗碑六方。
龙门、达天阁上接云霄,下临绝壁。石阁两侧,清末民初书法家赵鹤清撰刻对联:举步艰危,要把脚跟立稳;置身霄汉,更宜心境放平。整个龙门石雕、石室、崖壁上,历代文人留下不少题咏,是书法和摩崖石刻艺术珍品。1983年3月龙门石窟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玉兰园
玉兰园发挥两山“太华玉兰”的植物景观优势,占地66亩.是全国最大的玉兰专类园。园内种植白玉兰、紫玉兰、朱砂玉兰l000余株,配植杜鹃4000多株,茶花等其他花木2000多株。配以30余种高大乔木和古树名木,如记载在册的古梅、百年樱花、优昙花和大麟肖楠等。并根据季节配置草本花木5000多盆(株),自然式休息活动草坪12000多平方米。按规划设计建成综合服务楼、休息亭、步道、旅游厕所等设施。
为加强玉兰园的建设与管理,根据发展需要,增设了茶水、小食品、棋牌等服务项目,不断提高服务、卫生、绿化水平,发挥植物景观优势。玉兰园对外开放,已深受游客的喜爱,成为休闲、赏花的好去处。
聂耳墓
聂耳墓,位于太华山与罗汉山之间的山坡,坐西向东,苍松翠柏掩映。聂耳(1912——1935)原名聂守信,字子义或紫艺,生于昆明甬道街成春堂药铺楼上,自幼爱好音乐。1903年到上海,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积极参加左翼音乐、戏剧、电影等活动,作歌曲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、《前进歌》、《毕业歌》、《大路歌》等。1935年党组织让他东渡日本以转赴欧洲深造,1935年7月17日,聂耳不幸在日本藤泽鹄沼海滨溺水而逝,年仅24岁。他的骨灰由挚友张天虚由日本带回上海,1937年由其兄聂叙伦带回昆明。1938年葬于聂耳生前喜爱的风景区——西山华亭山间。1954年2月,郭沫若题写了墓碑和墓志铭。